大坪侗族土家族苗族乡概况

投稿信箱:wanshanwang0@126.com      

2014-03-02 20:34:51   

历史沿革大坪于清咸丰初年形成场市,逢农历三、八赶集沿袭至今。明、清时属铜仁府省溪长官司瓮帕洞地,清末移县治后属铜仁府直辖。民国2年撤府后属铜仁县。1919年曾设置大坪、瓮岩、 清塘等小乡。1924年属第二区大坪联保。1930年设大坪乡,1931年和黑岩乡合并为坪岩乡,1932年又分出大坪乡,1953年,大坪分出大坪、新场、瓮岩坝、羊寨等小乡。1957年,新场、瓮岩坝(含羊寨)并入大坪乡,此后,或分或合,直至1961年才趋稳定。1992年,撤销大坪侗族乡、羊寨侗族土家族乡、兴旺场(1980年新场改名兴旺场)侗族苗族乡,合并建立大坪侗族土家族苗族乡,由原县级铜仁市管辖。2011年11月,国务院批准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,设碧江区(原县级铜仁市)和万山区(原万山特区),原县级铜仁市的茶店镇、鱼塘乡、大坪乡的行政区域划归万山区管辖。   

民风民俗大坪乡人民善良淳朴、热情好客,主要以侗族、苗族、土家族三个少数名族为主,是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厚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,传统文化、房屋建筑结构及饮食等较为有特色,吸引了很多外来人的眼球。

吃食:主食大米,兼食玉米、小麦、红薯、小米、高梁等杂粮和四季瓜果蔬菜。好吃牛肉、猪肉、鱼虾及酸、辣味等食物;喜将青菜、肉、鱼腌在瓦坛或木桶里,其味酸辣,醇芳可口,是款待宾客上品。男子嗜酒,喜吸草叶烟。酒多以糯米酿制,度数不高,但酒性持久;有的不经过蒸馏,连酒带糟一起饮用,名叫“甜酒”。特别是年节,油茶和甜酒都是待客不可少的食品。同时,喜好吃水豆腐、菜豆腐、渣豆腐,并以豆腐制作白净、细嫩、味美、汤鲜而著称。男女青少年多喜饮用泉水,长者常在家中“火塘”边用土罐煨煮山茶水,其味苦涩回凉。

房屋建筑:大坪乡少数民族喜以族聚居,有一姓一寨或多姓聚居等类型。村寨多建于依山傍水的地方,其周边和住户环境,风景幽雅,多种植果树、竹木,饮用泉水方便。旧时住房建造,多为过道式木结构的“开口屋”(又称“吞口屋”)平房¨常见为三间并列,五间并列的则较少。居中的一间为“中堂”(俗称“堂屋”)。同时,多建有半楼房和吊脚楼。半楼房择地形而建,后半部是平房,前半部是楼房,即“吊脚楼”,古称“干栏”,结构简单,形式美观,这样的建筑住房适应于山区陡坡陡坎的地势。现在,大多数村村寨以砖木结构、水泥砖房或新式楼房,日渐增多。

“三月三”是侗族的传统节日,俗称“赶坳”或“社场”。过去,大坪本地以及周边的侗族人民每年农历三月初三,男女老幼穿上民族节日盛装,汇集在阳光明媚、风景秀丽的山坳上唱歌或摆故事,自在游乐。尤其是青年男女用对唱山歌的形式,倾吐衷情,录求伴侣,直至日暮而归。50年代初,“赶坳”由于多被土匪、赌棍、流氓利用把持,“赶坳”场地变成了赌场,后被人民政府下令禁止。近年来,随着全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“三月三”逐渐成为了全乡传统的隆重节日,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乡党委、政府都会举行文艺汇演,全乡人民载歌载舞展示日益提升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成果。
    基本情况大坪乡位于万山区西北部。东北、东和东南与鱼塘乡接壤,西南同岑巩县羊桥乡交界,西和西北同江口县民和乡、张屯乡毗邻。辖区位于东经108°50' -109°03'、北纬27°29' -27°37'之 间。东西长21.5千米,南北宽13千米,总面积155.72平方千米。境内海拔最高点(羊寨水塘坡后山)963米,最低点(羊寨地慢河边)400米。主要河流有龙门江(l立方米/秒)、地慢河、黄蜡河等。目前已对地幔河进行初步开发利用,建设有牟黄小型水电站一座。全乡年平均温度15.9℃ ,1月平均温度3.5℃、7月平均温度26. 3℃。全年无霜期274天,年降雨量 1316毫米,年日照1064小时。耕地面积68791.05亩,其中:田29415.9亩,土39375.15亩;林地面积46549亩,森林覆盖率45.7%,。乡辖10个行政村,183个村民组,26885人,主要以侗族、苗族、土家族为主。粮食作物以水稻、红薯、马铃薯、玉米为主,经济作物以辣椒、花生、太子参、葛根为主,是典型的传统农业乡镇。

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

主要经济指标:2012年,全乡国民生产总值31045万元,同比增长10%,其中农业生产总值21957万元,同比增长13%。粮食总产量0.463亿吨,人均生产总值11715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4068元,同比增长12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0万元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0元。
   农村经济发展:近年来,乡党委、政府抢抓发展机遇,开拓创新,立足实际,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,示范性农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,在大坪村、苏湾村、川硐村、大冲村建立了无公害辣椒基地6个,总面积3120亩;在瓮岩村、地慢村、大冲村、清塘村发展脱毒马铃薯基地8个,总面积3000亩;在川硐村建立油茶基地700亩;在柴山村建立玉米基地1000亩、生姜基地100亩、葡萄基地300亩,在川硐村培育西瓜基地400亩、葛根基地800亩,苏湾、清塘村建了中药材基地500亩。2012年共出栏生猪9705头、牛409头、山羊1119只、家禽2.48万羽,存栏猪18132头,同比增长21%;存栏家禽39270羽,同比增长25%。发展养牛示范户1户,养羊示范户5户,养鸡示范户1户;建设大鲵养殖基地2个,养殖数量达200尾。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完成招商引资2000万元,引进木材加工厂2个、青年火星药材种植公司1个、完成葛根种植项目800亩以及黄腊电站扩建工程
   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:2012年,乡党委、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与实施,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,修复水毁公路39.5公里,铜锣至大冲、杨家山至大坨共25.3公里道路硬化工程正在实施。完成渠道防渗3千米、清淤补漏5千米,整修山塘1口,投入资金132万元新建大坪村平坡,龙门村龙门江、大坡上,大冲村蚂蝗溪片区人饮工程,解决了2800人、2300余头牲畜的饮水困难。投入资金1250万元的坡耕地整治项目在苏湾、川硐两个村正在实施。在大坪集镇新建垃圾中转站2个,在川硐村建成垃圾填埋场1个。全年共争取“一事一议”项目资金154万元,硬化通组公路6.3公里,连户路13.1公里。
   社会事业发展:2012年围绕计生“双降”工作目标,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,全年共完成结扎144例,上环41例,流引产29例。人口出生率7.69‰,自然增长率1.83‰,符合政策生育率97.96%。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民政策,参保人数25491人,参合率达98.1%,全年报销医疗经费274.86万元,报销人数34756人次;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推动有力,9641人参加了养老保险,3381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;继续深化开展 “平安大坪” 创建活动,查处违法违规车辆204辆,排除非煤矿山安全隐患5起,处理违法违规人员2人,发生各类矛盾纠纷调解40起,成功调处33起;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,发展预备党员29名,转正22名,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5名;启动了大坪中学教师周转房建设,投入8万元修建大冲小学学生食堂,全面实施“营养午餐”工程,实现了校校有食堂;认真做好低保救济工作,发放低保金314.5364万元,发放救(灾)济款33万元、优抚款16.4160万元,高龄补贴0.83万元,粮食100吨,保障了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水平。

民族宗教事务工作

民族工作开展情况: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、团结、互助、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,乡党委、政府立足实际,紧紧围绕“共同团结奋斗,共同繁荣发展”主题,加快发展少数地方经济,繁荣少数名族传统文化,推进乡域经济和谐有序发展。一是高度重视,加强宣传,提高少数民族工作认识。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民族工作,将工作切入点放在加大民族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上,通过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各项方针政策,把少数民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,做到长有规划,短有安排,季有检查,年有督检。科学规划少数民族工作方案,认真督查少数民族工作开展情况。二是切实落实民族政策,加大投入,改善少数名族群众发展条件。积极争取省、市、区各级部门重视和支持,近年来,全乡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,全乡65公里通村公路硬化项目以立项实施,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稳步推进,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,全乡发展后劲不断夯实。三是加大开发,培育特色,繁荣少数民族特色文化。例如开展侗族的“三月三”节等活动。在民族节日里,乡党委、政府都将组织开展隆重的文艺汇演,展现全乡及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取得成果,走访慰问少数民族群众,大力宣传民族宗教政策,倡导平等、团结、互助的发展关系,为凝聚力量,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小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
宗教情况:经细致摸底调查,全乡境内无宗教寺院。
   民族干部情况:截止2012年12月底,全乡有在职干部60名,其中少数民族53名,占总数的88%,在少数民族干部中,侗族有34人,土家族有13人,苗族有6人。
   
 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大坪乡召开2014年度低保核查和季节性缺粮排查会
下一篇:大坪乡多措并举确保驻村轮换工作无缝衔接

分享到:
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