矢志脱贫践初心 砥砺前行奔致富
──记万山区黄道侗族乡力坳村勤劳之星吴希国
投稿信箱:wanshanwang0@126.com
2017-12-06 11:24:52吴希国,男,现年47岁,家住万山区黄道侗族乡力坳村牛崽冲组,家庭人口5人,其中妻子为二级残(哑),三个小孩都在上学,2014年被识别为精准贫困户。
他个子不高,清清瘦瘦,在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上,一双眼睛却透露出坚毅与执着。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庄稼人,经历过贫穷的磨难,经历过付出的艰辛,但他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,硬是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,干出了一番常人无法想象的事业。鲁迅先生曾说:“伟大的成绩和劳动是成正比的,有一分的劳动就有一分的收获,日积月累,从少到多,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。”
发展产业,践行初衷
吴希国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贫困,受生活所迫,他没读过多少书,过早地参加了生产劳动。成家后还可以勉强生活,但随着三个孩子陆续降生,生活便更显得捉襟见肘了,随着两个孩子的渐渐长大,开销日惭增多,他家的家庭生活终于陷入了贫困的窘境。吴希国是庄稼院里的好把式,各项农活都拿得起,放得下,而且又勤劳肯干,但是起早贪晚,风里来、雨里去,一年下来仍然挣不到几个钱。吴希国因此外出打过工,但是一个人打工很难维持家里的开销,三个孩子、一个哑巴妻子、一个老母亲离不开吴希国的左右陪伴,此时的吴希国越来越感到生活的艰难,沉重的生活负担简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。摆脱贫穷,吃好穿好,不再为生活所迫,只能是吴希国美好的梦想。
他决意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,去追求自己朝思暮想富裕生活。
政策扶持,发展种植
因为不能外出打工,吴希国在家养殖一些猪、羊、鸡,但是家里经济状况捉襟见肘,苦于没有太多的本钱投入,加上饲料喂养成本较高,辛苦赚的钱还不够家里三个子女的学费钱。
2014年,在本村葡萄大户张绍登的带领下,吴希国开始发展葡萄种植,技术上虽有张绍登支持,但资金却是个大问题,一开始,吴希国借了些钱,又在银行贷了5万,艰辛的把40亩葡萄种下去了。
吴希国的状况受到了黄道乡党委、政府的高度重视,驻村工作组通过本户申请、村民代表评议等程序,将他纳入了村里的精准贫困户给予重点扶持。为了帮助吴希国发展种植业,尽快脱贫致富,针对吴希国的家庭实际情况,乡村两级干部为他家量身制定了一系列种养殖帮扶计划,明确了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及帮扶目标。
2015年,是艰难的一年。吴希国在没有任何资金来源和借款压力下,通过“短平快”西瓜种植硬是撑过了一年...
2016年,是幸福的一年。因为这一年,吴希国的葡萄小产...
2017年,是坎坷的一年。吴希国的葡萄丰收了。但是,吴希国不满足于现有成绩,一门心思想拓宽产业路子,于是吴希国又动起了养猪的脑筋。随即,在政府“精扶贷”的帮助下,贷款5万元用于生猪养殖。
突遭变故,生猪患疫
今年,政府制定了每头猪/200元的产业奖补措施,鼓励有心发展的贫困户,吴希国便发展了26头生猪养殖。由于缺乏技术,他白天干活,晚上坚持学习,又是看光碟,又是学习资料,遇到难题时,就及时与厂家联系。但是,天有不测风云,猪买回来不久便开始生病,接着便是接二连三的死去。刚买的26头生猪几天便只剩下了6头,变故来的很突然,惨痛的教训打击了那颗不屈的心,几年来练就的“不服输”的精神始终在支撑着那颗坚定的心,为了调动吴希国的发展积极性,第一书记、脱贫工作队,联系单位党校多次深入家中鼓励他,让他重树了发展信心,通过对养猪技术的认真学习的钻研,吴希国又买了9头猪,并计划2018年养猪100头。他说,如果发展好了,便带动村民一起发展致富。
勤劳致富,不忘感恩
吴希国是个热心人。平时,邻居哪家有急事难事,他总是热心给予帮助。每年需要雇工时,他总是找村上的贫困户来自己的种植基地干活,而且在工资上他从不和人计较,总是尽可能的给他们多开一些。在村民大会上,他被以脱贫致富典型代表请到会上“现身说法”,在谈及脱贫感言时,吴希国说“是政府的不离不弃和驻村干部的倾力相助才有了我吴希国的今天,我们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全心全意为我们办实事的付出”。
吴希国同志的发展道路是充满曲折和坎坷的,但也是坚定和不屈的。他说,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,他也不会在脱贫攻坚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拖后腿,他会迎难而上,继续搞发展,还要带动好其他贫困户。(黄道乡 李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