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遗产:真实再现万山汞矿百年开发史

投稿信箱:wanshanwang0@126.com      

2018-05-14 09:37:22   来源:贵州日报 新闻 时间:2018年05月07日 来源:贵州日报   

1899年(光绪二十五年)成立英法水银公司,取得青州青溪八寨矿务局的五处矿权,利用西方先进的采矿技术进行开采,公司包括有外国管理人员、翻译、工程师、雇佣人员等千余人,至今仍保留有大量这一时期生产的照片及耐火砖、水银罐等珍贵资料。
  民国时期,汞价一度高涨,万山的汞工业迅速发展,1918年汞产量285吨创历史最高产量;1939年(民国二十八年)成立“贵州矿务局”,管理湘黔两省朱砂、水银生产开发各项事宜,生产大部分仍沿用土法,少数矿坑内采用矿车运输,基本为人工挑运或驮背运输,采用土灶进行冶炼;抗日战争期间,汞成为重要的军工资源之一,实行矿产资源国有制。
  贵州汞矿自1950年成立,逐步实现由手工作业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变,根据产量需要,选矿由手选变为机选,冶炼由单一的土灶发展为高炉、沸腾炉、蒸馏炉等高产量的炼炉,开创了全国汞行业的若干个第一,这些方法逐渐成为中国汞矿业中最有代表性的先进工艺,体现着中国汞工业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。
  1959年至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,前苏联要求我国提前偿还外债,贵州汞矿生产突飞猛进,帮助偿还外债并被周恩来总理誉为“爱国汞”。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活动达到鼎盛,持续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,矿区内包括矿山、拣选厂、生产车间、冶炼厂、运输公司、汽修厂、发现场、职工宿舍、大礼堂、电影院、食堂、中小学、电大、职工医院、科技楼、苏联专家楼等。2001年,国家对万山汞矿实施政策性关闭后,面临资源枯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,万山汞矿一度成为“空城”。
  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在原万山汞矿科技楼主楼上改建完成,现有五个展厅,以汞矿发展史为主线,展示贵州汞矿生产各个时期留下的珍贵资料。馆藏各类图纸、地勘测绘记录、会议记录、照片资料等千余份,同时还包括有珍贵的朱砂矿石标本、各类生产工具、生活用具,既是贵州汞矿生产、生活的真实再现,更是万山乃至中国汞工业史上重要的文物资料。如今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与蜿蜒960公里的井下巷道一同向参观者静默地讲述着万山汞矿的百年历史。
  万山汞矿遗址保留有大量自古以来开凿的石梯、隧道、刻槽、标记、矿柱、巷道等生产遗存,以及在采矿、选矿和冶炼中形成的一整套先进独特的工艺技术,是我国汞矿生产史的缩影,反映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和水平。作为有色金属开采、冶炼技术的重要实物例证,无论是西南地区或是整个中国,万山汞矿遗址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技术代表性,同时也是我国少有的最具代表性的工业遗产建筑群。

相关热词搜索:万山 开发史 遗产

上一篇:考古探索:弥补中国朱砂及汞手工业考古研究空白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分享到:
收藏